哲概手滑就會打成宅概,
宅學概論…聽起來似乎是堂不錯有趣的課XDD

好,離題。

是要説我終於把宅概期末給賽完,
這期末報告寫的比期中報告還唬爛到底行不行啊orz
我只是把當初趕出來的金閣寺感想中的一段截出來擴大加工而已,
到後面我已經不知道我在掰什麼屁了,
越寫越心虛…
我的腦袋大概不適合哲學吧。
總覺得搞到最後我一定會陷入某種程度的詭辯orz

總之這麼久沒發什麼像樣的新文,maa…也沒補舊文XD,
就姑且放上來屁一下好了(?)

請勿認真閲讀,有耐心看完者煩請留言(噓我之類的XD)

説實話我自己都覺得要在網誌上看長文章很累,
不要勉強啊XD以下期中報告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記憶與事實

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確認自己的存在,有很大一部份的理由來自於自身的記憶,“我是誰?”“我從何而來,又身在何處?”…,若是沒有任何記憶,我們該如何定位自己?由此可見記憶對於我們的重要性。
雖説記憶很重要,但我們的記憶真的可靠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美國心理學教授丹尼爾‧沙克特曾寫過一本叫做《記憶七罪》的書,其中他將記憶所出的差錯分為七項:一,健忘:記憶隨著時間過去而減退或喪失。二,失神:沒有記住該記住的事。三,空白:腦子裡努力想找出某一資訊,卻怎麼也想不起來。四,錯認:誤把幻想當作真實。五,暗示:在喚起過去記憶時,因受到某種引導性的問題、評論或建議的影響,而使記憶遭到扭曲。六,偏頗:根據自己目前的認知,重新編輯甚至全盤改寫以前的經驗。七,糾纏:明明想徹底忘卻的惱人事件,卻一再反覆想起。而這些差錯相信大家多少都有感覺過,舉個實例來說好了,今天我和同學A一起出去吃飯,我很確定這是我第一次踏入這家餐廳,而同學A卻很肯定的説以前我就有和他來過。像這種時候我們雖然無法確實的辨別到底誰是對的、誰的記憶出了錯之類的,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:記憶並不是可靠的。而連存放在腦内的記憶都有可能錯誤或遭到竄改,使用外在事物所紀錄下來的東西,我們自然也無法肯定那就是「事實」。就像電影《記憶拼圖》中的主角,他喪失了短期記憶的能力,只能利用刺青、照片以及筆記等來確認現況,在有人刻意誤導他的情況下,他便漸漸的偏離了事實的真相。
那麼我們所獲得的「事實」究竟是從何而來?照前述的說法看來,我們似乎沒有辦法去確認何謂事實的真相,所以我認為,大多數的我們所認定的「事實」其實並非一個客觀的存在,而是我們經由一種個人主觀的意識去選擇「相信」某些事物,使其成為一個「事實」。在這方面,每個人選擇的標準可能不盡相同,也有可能改變。就像前述例子中,我們兩個分別去相信了不同的記憶,並且雙方都認為自己所認定的才是「事實」。而或許某一天我被說服了,轉而相信「我曾經去過這家餐廳,只是我忘了」,那麼就算其實我是真的沒有去過,卻因為我和同學A選擇「相信」這段共同捏造出的假記憶,於是在我們的認知中,或許不是永久的,但這件事此時便成為了一個「事實」。至於客觀的「事實」,以某方面來說是不可能獲得的。以歷史學為例,就算資料再豐富,我們依然無法徹體而全面的還原「過去」這個客觀發生過的事實,因為資料的真偽其實是我們無法確定的,我們只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選擇「相信」某些資料是真的,再將其整理、書寫成一段「我們所認定的事實」。
這樣說起來,我們現在所相信的事物或許全都只是積非成是,說不定哪一天現實就像桶中大腦一樣全部被推翻,但我們仍舊要去選擇「相信」某些事物,因為就連我們自身都是構築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之上,當你不知道該去相信什麼的時候,一切事物(包含你本身)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。


以下期末報告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對於「美」的追尋

自啟蒙時代以來,人類常自詡為理性的生物,但我認為實際上人類的起源便是不理性。為甚麼這麼説?因為不管在各個方面,人的行為都是源自於自己的想法,說得難聽點,也就是自身的私慾,就算冠上再多的理由,最後依舊是依照自己的希望去下決定。理性其實就像道□或是公□心一樣,是在人本性之外的一種約束力,但不是必然的。以這個層面來說,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所謂「合理的」。可是很有趣的,當我們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待遇,例如被上司欺壓為了生活無法反抗之類的,卻經常會感嘆的說:「啊!這就是現實啊!」。這麼看來,所謂的現實,也不過就是構築於虛妄之上的海市蜃樓罷了,我們只是活在一種自以為是大多數的社會規範之中,並以此維繫日常的生活。既然如此,我們生存在這虛妄的現實當中,該如何追求所謂的「美」?
美是一種極為抽象的事物,雖然世間看似存在著普遍的「美」的概念,像是某些穿著打扮可能一時間十分流行、蔚為風潮,但或許只在某特定族群間或是某段時間內盛行,是很容易消逝的,不能代表普遍的觀念。所以我認為,以根本上來說,「美」的概念是不具有普遍性的,而屬於一種純粹的感性。每個人的對於「美」的定義、「美」的感受不盡相同,無法被共同定義。也就是說,「美」也是一種極為主觀自我認知下的產物,或許更誇張一點來講,是人類自私本性的相對產物。也因為如此,所謂真正的「美」的事物,通常不會存在於現實世界,而只會存在於人類的幻想當中。以人來說,人要是天天相處在一起,彼此間便會因為生活中不斷產生的摩擦而累積對於對方的不滿;此時若是有一段距離將人阻隔開來,那麼因為距離,在回憶過往與對方相處情形的時候,人的記憶就可能被自己給竄改,對方的形象可能會在這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美好,甚至比原本的形象好上數倍。所以説當我們接收一項事物,我們真正覺得它美,並不是在於其本身真的有多美,而是我們去賦予了它一個「美」的形象,這時候事物本身的形象如何,反倒不那麼重要了。
這樣說起來,真正的「美」是不存在於現實之中的產物。如此追尋「美」的過程將會是孤獨的。因為「美」只存在於私人的記憶當中,不同人所感受到的「美」必然有所不同,因此不具有分享性。所以我們在現實當中所追尋的,都不是絕對的真正「完美」,但有道是就因為不完美,才更顯其美。世間萬物包含人類在內,本就沒有什麼是完美的,想要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本就是一件荒謬的事,因此人既然生而在世,我們所該追尋的,應該是如何去體會那些在不完美之中,所綻放出的「美」的花朵。倘若一味的想追求極致的「美」,那麼最終恐怕就會像三島由紀夫一樣,自身也將化為虛無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用我説也知道同學A是蔡小姐吧XDDDDDDD
蔡小姐看到我引用你這樣有沒有好開心呀~?(眨眼逃

話説打期末這篇的時候我腦中一直浮現某糟糕的殺耶(誤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chidukis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